嗅谱网

文字经典

  • 文1814:初出茅庐第一功

    文1814:初出茅庐第一功

    这里讲的是一则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孙策、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诸葛亮原隐居在家乡南阳。他住在茅草房(茅芦)里,埋头读书。下地耕作,不愿出来求取功名。当时,刘备的力量很小,又接连败给曹操,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辅助自己。经谋士徐庶的推荐,刘备冒着严寒,亲自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他一连去了三次,故称“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助刘备打天下。诸葛亮出山以后,当上刘备的军师。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淳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诸葛亮利用曹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在博望坡设下埋伏,派大将赵云把曹军引到树木从生的地方.然后放起火来。 ...

    查看全文

  • 文2153:猜错(外一篇)

    文2153:猜错(外一篇)

    香港作家散文选 双翼   我常常猜错你的心思。   我以为板起脸孔,讲出一大套动听的大道理,就能够俊你佩服到五体投地。   担是当我这样装模作样时,你就别过险孔,时我不睬不理。   而当我在闲谈中随意地发挥我的平凡的见解时,你却反而用心地何听着我。   我花了十个星期天,细心地选择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我以为只有最责重的礼物才能博得你最大的欢喜。   但是你只淡淡地瞧了它一眼,按照应有的礼貌说一声“谢谢你”。   而当我在无意中说了一句关切你的话时,你却表现出了最大的感激!   我以为必须做一个英雄,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当我们爬山时,我故意爬上那危险的峭壁。你却摇摇头,认为那是冒险的儿戏。 ...

    查看全文

  • 文1813:一鼓作气

    文1813:一鼓作气

    在距今天2OOO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邦国林立,如齐、鲁、秦、晋、宋、燕、楚、郑、卫、吴、越等大大小小的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不断发动战争。一次,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国是称霸的大国,而鲁国是比较弱小的。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一名叫曹判的去见鲁国的国君鲁庄公,要求与他同上战场去迎战敌人。于是,鲁庄公和曹判乘一辆战车,率部出发了。不久,他们一到长勺这个地方,遇上了齐国的大军。双方很就列好了战阵。那时是用鼓声来传达“进攻”的命令.用锣声传达“后退”的命令。鲁军刚摆好阵势,鲁庄公就想击鼓发动进攻。而正认真地观察齐军阵容的曹判劝他等一等。这时,齐军擂响战鼓猛冲过来。曹判对鲁庄公说:“我们暂 ...

    查看全文

  • 文2152:独白

    文2152:独白

    海外文摘 席慕蓉   一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   我的澈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澈悟?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围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突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二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他们说,在这世间,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结束。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 ...

    查看全文

  • 文1812:按摩女的启示

    文1812:按摩女的启示

    从前,有个瞎眼的按摩女放工回家,主人便拿盏提灯给她赶路。“我是个瞎子,要提灯有什么用呢?”主人说:“这么晚了,我叫你提灯是避免别人看不到你,撞到你身上。”那按摩女听了主人这番话,觉得有理,便接过提灯,摸黑回家。走到半路,她与别人相撞了。“喂!你没长眼睛呀?没看到我的提灯吗?八成是个瞎子!”“你才是瞎子呢,你的提灯哪有光亮呢?”对方不客气地回敬道。此时,按摩女才猛然醒悟,手中的提灯可能已经熄灭了。启示很多人,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对自己公司的系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往往碍于面子,而胡乱瞎说,贬损他人。实质上。他们就像按摩女一样,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是白痴呢! ...

    查看全文

  • 文2151:独白

    文2151:独白

    散文 张爱玲   那年我七岁。   三哥指着我的碗说:“你的碗漏了!”我不信,抬起碗看。   三哥说“看看,还有汤淌出来呢。”   我把碗扣过来查看,汤撒了一桌子。妈妈问原因,三哥笑得前仰后合,我才知道上当。   没打,也没训,妈妈从此知道:她的女儿是个傻大姐。   十六岁时二婶来,我盛饭。二婶叮咛:“少盛点儿,小半碗就够了。”   点头记住,心想二婶饭量真小。   妈妈在厨房见了:“就盛这么点儿?”   我老老实实交代:“二婶要的。”   妈妈夺过去,盛满满一大碗,二婶也都吃了。真怪事,我到现在也以胃口好自豪。   老同学相聚,提起我的所作所为,乐不可支;上面搞调查,找学生座谈,听见那些平 ...

    查看全文

  • 文1811:被上帝照顾的老人

    文1811:被上帝照顾的老人

    被上帝照顾的老人有一个老人以低价买下一块长满野草无人问津的荒地。老人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除草、松土、下种、浇水、施肥、捕虫.每天都忙到太阳下山后才收工回家,真正是门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老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半年后,这片原是无人要的荒地已经长满了鲜艳夺目的花树了。这片艳丽的花园吸引了无数的人们.人家都赞不绝口.有一个人忍不住上前对老人说:“老伯,你的花园真美,我非常羡幕,看来上帝真的很照顾你啊!”老人笑笑问答说:“先生,也许上帝真的很照顾我,但你是否知道这位老人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努力地工作直到傍晚才收工呢?”启示看见别人上台领奖,亲述成功的心路历程时,不要只是羡慕,应该体悟到别人在成功的背后所付 ...

    查看全文

  • 文2150:独之趣

    文2150:独之趣

         人生有如四季,寥寂冬日当前时,我们就得自我振作。   一月里,雨落下来就冻成冰。我坐在书桌前,家里静得连一只鸟落在房顶上都到。没有人从冷飕飕的外面进来吵着要吃晚饭了。没有人叫我出去看桦树上结的冰。没有人打断我的思路,焦急地问我:“你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   寂静始于七年前,一个风光明媚的春日。我丈夫急欲开始他的高尔夫球季,匆匆搂了我一下就冲出门外,回过头来喊道:“你好好看家!我三点钟回来。”然而早在三点钟以前,他便因心脏病猝发,倒了下去,他再也没有回家。   我的经验独特?当然不是。世间寂寞的寡妇和鳏夫多得很。痛失所爱也不是进入寥寂天地的唯一途径。人们由于种种缘故不再和他人一起生 ...

    查看全文

  • 文1810:角色假定的惊人力量

    文1810:角色假定的惊人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我们人人都能理解。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榜样——你最想成为的那一个人。 如果没有现成的,也可“组合”一个。然后,作角色假定,心理学上也叫内模拟,即每时每刻把自己想像成你所希望的“那一个”人。不仅言谈举止要像,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要像。时常反省自己:“如果是他(她),会这样想,这样做吗?他(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因为,心态和行为是紧密相连的:积极的心态导致积极的思维和行为,而积极的思维和行为必然养成积极的心态。有一个法国人,42岁了仍一事无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从生的意义。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 ...

    查看全文

  • 文2149:牡丹的拒绝

    文2149:牡丹的拒绝

    新散文十二家代表作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涛涛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 ...

    查看全文

  • 文1809:领头雁的含义和精神

    文1809:领头雁的含义和精神

    人们很喜欢将领导者比喻成在空中奋飞的雁群中的“领头雁”。那么,鸿雁具有什么特质呢?鸿雁在水面滑翔时,虽然看似沉着,宁静,其实在水面下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它却是在拼命扑动着双掌。只要一不再出力,它也就停下来。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水珠都不会沾湿它的羽毛,只会从它的背上滚落下来。一年之中,雁群共有两次宏伟壮丽的迁徙,每次都是跋涉千里之远,遭遇无数障碍。它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对目标的坚定不移。一旦展翅高飞,它们就义无返顾,不离航向,而且永远成群成列!雁群的行为特性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它们会分别带领队伍,不让任何一只鸿雁单独面对困厄与挑战。坚忍与团队精神,专一不移与壮志凌云,这就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与精神。在 ...

    查看全文

  • 文2148:父亲为什么沉默

    文2148:父亲为什么沉默

    羊城晚报 季子   看故事,回忆录多了,我发现,各种作家所提到的各类父亲,大多数都是用“严肃”、“严厉”、“不苟言笑”、“沉默”……来形容的。   父亲是男士的一种“职称”。在攀到这个高度之前,他曾经是备受呵护、童言无忌的幼儿;快乐逍遥,才气纵横的少年;雄姿英发、敢言敢为的无畏青年。做上了父亲,这么多的人就那么严肃、沉默起来了,岂不奇怪!   说起来,做父母的也有咎由自取的一方面。   孩子享受父母亲的恩情实在是一套历时数以十年计的大餐。其第一道开胃小点心通常在孩子还未出生就已经铺开了。虽说是各家丰俭随意,但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家,也蛮够瞧的;翻辞书或是请方家给孩子取名字;根据科学或是根据祖传经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