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谱网

文字经典

  • 文1820:令人肝肠寸断的100个签名

    文1820:令人肝肠寸断的100个签名

    1.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2.“欧玛咪哄”,我对你念了一段咒语,我想——你应该爱上我了吧? 3.我们曾经追求过幸福,至少我们见过幸福的背影……4.你流泪湿我面,你伤心痛我心!5.鱼溺水而亡,是为了让大海能够记住他~6.宝贝儿,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不管你在谁的身边……T_T7.我不会弹棉花,也不会弹吉他。所以,我不会谈恋爱~8.有些人的爱情是3级片,而我的却只想是文艺片,结果可想而知……9.在我心目中,你是我的王子,可我什么时候能成为你眼里的公主啊~~~10.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 ...

    查看全文

  • 文2159:珍珠鸟

    文2159:珍珠鸟

    收获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 ...

    查看全文

  • 文1819:母亲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

    文1819:母亲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性,她是那样的平凡,却也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那样的伟大。母亲在她三十六岁时生下了我,时至今日,已有七十高龄了。每当我生日之际,在接受朋友们的生日礼物和生日祝福时,心中更加想念的却是我那远在家乡年迈的母亲。因为每当女儿过生日之时,就是母亲当年的苦难之日。  我现在已为人母十一年整,却还是母亲心中的孩子。每年春节的年货是母亲操办;家中的咸菜完全是母亲做 ...

    查看全文

  • 文2158:玲珑人生

    文2158:玲珑人生

    《玲珑人生》 尤今   匕首脾气是匕首。   这样的匕首。每个人都有一把。   修养好的人,让匕首深藏不露,非万不得已,绝不亮出它。   然而,涵养不到家者,却动辄以匕首作为保护自己尊严的武器——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不合乎他的心意,便大发雷霆,以那把无形的匕首,来伤人,对下属如此,对家人如此,对朋友也如此,一视同仁。   把别人刺得遍体鳞伤,他还理直气壮地说道:“发脾气对我有如放爆竹,劈劈啪啪地放完了,便没事了。”   没事的,是他自己。别人呢,别人的感受怎么样,他可曾想过?脾气来时,理智便去;每一句话都浸在刀光剑影里,寒光逼人。道行高的,也许懂得脱身之道,然而,一般人却只有呆呆木立,任匕首乱 ...

    查看全文

  • 文1818:夫妻旅游-早知道

    文1818:夫妻旅游-早知道

    夫妻旅游有一对外国夫妇,年过半百却膝下少欢.无儿无女。夫妇俩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饱览一番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省吃俭用.辛勤劳作.在即将退休的时候,终于积攒了一笔可以去游玩的费用。为了减少开支。夫妻俩去购物店购回了廉价的面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乘一艘旅游船出发了。一路上,夫萎俩躺在轮船最下等的船舱里,不与任何人交谈,也不肯走动。看到同船的客人去餐室里吃丰美的饭菜,吃鲜甜的水果,他们也曾垂涎欲滴,但一想到这些食物是要花费很多钱的呀,马上就打消了去吃饭的念头。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面包,渴了就喝轮船里供应的最便宜的饮料。不几天,目的地接近了,夫妻俩就向船上的恃者走 ...

    查看全文

  • 文2157:玫瑰往事(外二篇)

    文2157:玫瑰往事(外二篇)

    林清玄   11岁的时候,他喜欢上教他国文的女老师,老师25岁,有一对黑眼珠和深深的酒窝。   那时他的父亲种了一亩玫瑰,他每天偷剪一朵父亲的玫瑰,起得绝早,在暝色中将玫瑰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然后回家睡觉,再假装没事人一样到学校上课。   老师对每天的一朵玫瑰调查了好几次,但从来不知道是谁放的。他也不敢承认,只要看到老师每天拿起玫瑰时那带着酒窝的微笑,他就一天都很快乐,甚至唱着小调回家。他在老师抽屉放玫瑰花足足放了两年,直到他从乡下的小学毕业。   20年后,他的老师还在乡下教书,有一回在街上遇到,老师的头发白了,酒窝还在,他很想说出20年前那一段属于玫瑰的往事,但终于没有说出口。   让玫 ...

    查看全文

  • 文1817:我要报仇-变不得

    文1817:我要报仇-变不得

    我要报仇有三个少年跑到少林寺,要求主持收他们为徒。主持问第一名少年:“你为什么要学武功?”第一名少年回答:“师父,我身体太弱了,我学武功是要强身。主持又问第二名少年:“那你呢?”这名少年回答:“师父,我家里富裕,每天大鱼大肉,所以我吃得太肥了,我学武功是要减肥。”主持跟着问第三名少年:“那你又为件么要学武功呢?”这名少年感慨说:“师父,我村子里遇劫,我父母和许多乡亲父老都被土匪杀了。我学武功是要报仇,不让这些土匪逍遥法外。”结果,当然是第三名少年人把武功学得最好。启示朋友,你为什么要加入推销行列呢?因为应酬朋友?因为打发时间?因为要多赚外块,还是因为要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大 ...

    查看全文

  • 文2156:玫瑰和人生

    文2156:玫瑰和人生

    《新华日报》 程玮   在汉堡居住的那些日子里,经常要路过火车站。像德国所有的城市一样,汉堡的火车站也处在市中心,是个乱糟糟的地方。有小偷,有醉鬼,也有贩毒的,拉皮条的,还有一些穿警服或不穿警服的警察。每次走过那儿,我都是脚步匆匆。只有两样事情会使我停下脚步来。一是那个拉手风琴的乞丐。无论春夏秋冬,他总穿着一件灰灰的外套。他面前放着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硬币。他闭着眼睛很投入地拉一些快乐的曲子,可听起来总有几分说不出的忧伤,像一阵灰色的雾,淡淡地飘在空气里边;经常是走得听不见音乐了,可还觉得有什么灰灰的东西粘在后背上,去也去不掉。还有就是那个土耳其老人的花摊了。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 ...

    查看全文

  • 文1816:愚公移山-砌砖

    文1816:愚公移山-砌砖

    愚公移山传说古时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这两座大山之北,住着一个90岁的老头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为大山阻隔,出入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便,于是愚公下定决心。一定要挖平这两座大山。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子孙们,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于是愚公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了挖山,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很远很远的大海边倒掉。这是多么艰巨的工作啊!可他们满怀信心地坚持着干,连邻居小孩都来帮忙挖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听说愚公每天都在挖山,就走来教训他:“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这样的残年余力,连山上的—殊小树也动摇不了啊,还想把大山搬走?”愚公望着自以为是的智叟,长叹一声,说:“你这个人真是不明 ...

    查看全文

  • 文2155:王蒙小品

    文2155:王蒙小品

    我的遗憾   我的遗憾实在太多啦,写多少也写不完,不如偷懒,干脆不写文章,报个帐吧。   一、正是长身体的时期,11岁到17岁,营养不良,睡眠不佳,又忙,块没有长足。从我的父亲及弟弟的身量来看,我起码应该长1米80,而现在,虚报一点,1米69。   二、我非常非常地喜欢音乐,自以为音乐细胞不疲软,却不会任何一样乐器。   而且连五线谱也识不好,来了五线谱,须要拿手指头数“蛤蟆蝌蚪”。   三、学语言的能力似不甚低。例如我自学的维吾尔语,便达到了做同声翻译的水平。但至今没有哪一门外语过关。   四、初中时极爱数学,数学老师对我寄予厚望,结果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五、喜欢开玩笑,有时引起了不快 ...

    查看全文

  • 文1815:破釜沉舟

    文1815: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由于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公元前208年,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汇合,共同推举楚怀王的孙子做楚王。军威大震。这时.原来被泰国灭亡的魏、赵、燕、韩等国家,也乘机恢复起义,并与楚国结成反秦联盟。秦二世胡亥慌忙派出人马到各地去镇压。秦将章邯率领20万人军.进攻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赵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宋义做主帅.项羽为次将,带兵去援救赵国。可是宋义并不急于赶去救赵,他打算先让秦赵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出击,从中获胜,以保存实力.带着人马缓缓行进,到了安阳地方.还停下来休息了46天。项羽心急如焚.多次劝说宋义赶到茂鹿迎击泰国,但遭到宋义的拒绝。他在一气之下,把宋义 ...

    查看全文

  • 文2154:猴子的故事

    文2154:猴子的故事

    梁漱溟随想集 梁漱溟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但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在汤姆孙科学大纲上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须将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