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恩达:中国O2O不比硅谷的转变世界low
新浪科技 李根
在对比中美科技翻新时,一种普遍的观点常被提起:硅谷的极客立志于转变世界,梦想遥远而伟大;中国的创业者们只为更大的市场,视野短见而狭隘。
这种观念常用来说明中美当前呈现的科技翻新现状。人们愿意在谈论Google的AlphaGo围棋机器人、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的时间,顺便揶揄感叹一下万众翻新的中国,遍地O2O。
大脑”计划的主创人员,此外还参与创立了教导技巧公司Coursera——一个普通人经由免费的网上课程进修,也能拿到世界名校课程修习证明的网站。
在吴恩达看来,无论是他现在主导的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还是中国遍地开花的O2O,都同属于伟大的技巧。因为他们都在经由技巧让更多的人受益,或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加盟百度的起因说起
2014年5月16日,吴恩达加盟百度的消息甚至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美国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还给出了看似夸张的评价:“百度将领导一个翻新的软件技巧时代,愈加了解世界。”
实际上,这位人工智能范畴的科学家早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13年,吴恩达还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成为16位科技界代表之一。
不外,从谷歌加盟百度,还是令许多人不解。在大众印象里,对前沿科技的摸索,谷歌所具有的上风要明显得多。但吴恩达有自己看问题的方法,这位华裔科学家很清楚自己的研究最须要的是什么。
吴恩达曾在百度董事会上谈到了加盟的初衷,后来百度董事丁健将原话转述给了新浪科技:“他说参与到这边很主要的起因,是看中了数据的’数量’。他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人工智能像发射飞船,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像’火箭’一般的计算引擎,第二是’燃料’,就是它的数据,这两个缺一不可。中国在人工智能这个范畴,数据这一块有它非常大的上风,以是他要加入进来。”
中国有AI开展须要的燃料
加盟百度后,吴恩达主要在硅谷负责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2015年5月余凯离职后,他还肩负起了百度深度进修实验室(IDL)和百度大数据实验室(BDL)的领导工作。不外就个人来说,吴恩达向记者表现,最感兴趣的还是在主动驾驶和语音辨认两个范畴。
这两个范畴也是百度近两年来最为闪光的前沿科技范畴。主动驾驶方面,百度于2015年年底完成了无人车的路测,并紧接着成立主动驾驶事业部,宣称3年内将实现无人车的商用。语音辨认技巧方面,除了在去年发布了语音交互为主的机器人“度秘”,吴恩达主导下的Deep Speech 2还在近期被MIT评选为2016年十大技巧突破。
简单来说,Deep Speech 2技巧能够实现不同语言间的“同声传译”。不外,吴恩达表现这项技巧离团队想要的“商用”目标还有距离,一是电脑的语音辨认准确率,只有在比较短的语音范围内,才能超过人类。一旦语音较长,电脑的“进修”能力就会表现出受限的一面。另一个起因同样波及到机器进修,现在的语音辨认主要是将人说的话写下来,但离“懂得”字句背地的意思,还须要更深入的研究。
和吴恩达看好中国的起因一般,语音辨认的进一步开展有赖于大数据。
谈到语音辨认进一步开展面临的挑衅,这位身兼斯坦福教职的教授开始起身走到白板前,像授课一般写下背地的原理:
“现在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输出A得到B,就是supervised learning。输入一张图片,给出一段图片描述,输入一段语音,输出一段文字。但这个A和B之间,须要的是大量的数据。”吴恩达说明道。
他还强调大数据的作用,不会局限于A和B本身:“咱们的语音辨认就须要大量的数据,如果有一万多个小时的录音,然后这些录音全部变成文字,再把这个数据跟深度神经网络运算,输出有用的东西。对非常多的业务是很有用的。”
对语音辨认的应用前景,吴恩达表现很期待,他说未来的百度搜索里,语音输入会占到50%以上。而作为交互方法,语音辨认在物联网、智能硬件,主动驾驶等等范畴,都将发挥主要作用。
此外,吴恩达还表现,除了语音辨认,无人驾驶也将在2015年的成果上继续深入摸索,并且强调这种摸索的偏向是将99%的安全度,提高到99.99%,波及到具体方案上,百度会在公共交通上率先应用无人驾驶——“咱们正在寻找最初的班车道路和公交道路,道路可能得大概20英里,一个大的圆环状或能前后反复行进的道路。”
还不到警惕AI的时间
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总免不了对其造成的潜在威胁的担忧。在世界范围内,以物理学家霍金、比尔盖茨和马斯克为代表,不断提醒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
但这在吴恩达眼里,这种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他打比方说:“实在有一句话,我在一年前讲过,就是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就像对火星人口过多的担忧。担忧火星真的有太多人了,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问题。可能到了那个时间咱们真的是应当担忧,找一些方法来解决他们,但现在的话,可能为时尚早。现在来讲,我觉得实在还有许多人不太懂得人工智能是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
“人工智能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关于背地的意味,吴恩达的懂得是能都利用人工智能让更多人受益,并且选择的偏向是路径清晰的、可行的,而不只是一个demo而已。
什么样的人工智能还处于demo阶段?吴恩达并没有一一列举,不外在记者问到对最近火热的谷歌Atlas机器人的看法时,吴恩达回答说:“我对那个技巧不太熟悉,不太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我觉得效果看视频好象不错。但从实践来讲,可能还是一个demo。”
“那这种demo为代表的技巧背地,是不是反映出硅谷的科技公司在技巧追求上愈加高大上,而反观中国,咱们的翻新更多是O2O这样的?”记者紧接着提问道。
O2O不比“转变世界”low
吴恩达对此做了明确的否定,并以为中国的O2O背地有许多美国缺乏的先进技巧,比如物流的管理,而且进一步来说,O2O背地的物流分配波及到了人工智能的诸多研究。他还告诉现场记者,上一次来中国的时间,还专门感触了中国便捷的O2O服务——外卖、厨师上门、洗车等,并录制了视频带回到硅谷。“中国的O2O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许多人看了我的视频都希望美国在这方面有更快的进展,但O2O背地的复杂技巧以及中国所拥有的人口密度,美国公司进修起来可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吴恩达还以为,无论是号称“转变世界”的硅谷科技公司,还是中国的O2O创业,实际上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判断标准应当是能否让更多人因此受益,而且这种受益要看实际行动。
“我能够跟你分享的是,我觉得中美教导是有差别的。我从小在香港和新加坡长大,感触到的是华人教导里,一个6岁的孩子,更多的是被教导去聆听,而对一个6岁的美国孩子,已经开始被训练站上讲台去表达了。以是我的感触是,许多中国人实在有许多领先的技巧,只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展现和表达。中国也有许多转变世界的项目,比如主动驾驶,咱们做的起因不是想做PR,咱们的目的是希望转变人类的交通,这是很棒的挑衅,我觉得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交通变得更方便、更便宜。”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i/2016-02-29/doc-ifxpvysx1732044.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专访吴恩达:中国O2O不比硅谷的转变世界low》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6061.html
关注公众号: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