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谱网

文字经典

  • 文819:巴甘的蝴蝶

    文819:巴甘的蝴蝶

      人说巴甘长的像女孩:粉红的脸蛋上有一层黄绒毛,笑起来眼睛像弓一样弯着。  他家在内蒙古东科尔沁的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每到这个时候,巴甘比大人还要忙:他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那时他三四岁,还穿着开裆裤,经常露出两瓣屁股。  妈妈说:“老天爷弄错了,巴甘怎么成男孩儿了呢?他是闺女。”  妈妈告诉巴甘不要揪花没,说花会疼。他就把花连土挖出来,浇点水,随便载到什么地方。这些地方包括箱子里,收音机后面,还有西屋的皮靴里。到了冬天,屋里还能发现干燥裂缝的泥蛋蛋,上面有指痕和干 ...

    查看全文

  • 文818:“亲手”的魅力

    文818:“亲手”的魅力

      为了向阵亡的美军士兵的家人表示慰问和哀悼,按照传统,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应该在军方发出的吊唁信上亲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可是这位国防部长却在这件事上偷起懒来,在2004年发出的吊唁信上,他用的全是机器复制的签名。现在的机器,可是越来越先进了,先进得连签名都可以代替人干了。只是,这种事也能让机器代替自己干吗?不知道在指挥打仗上很有一手、总是想得很周到的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件事上是怎么想的。   此事被人捅出之后,媒体上立刻传出了拉姆斯菲尔德在国会“遭围攻”的消息。国会议员纷纷就“代签事件”指责拉氏“冷漠无情”,说他这样做是对阵亡将士的家人“缺乏起码的尊重”,说他“太轻视这些信件,既然总统都能挤 ...

    查看全文

  • 文817:亲亲那个姐姐

    文817:亲亲那个姐姐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己经哭 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 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搞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 ...

    查看全文

  • 文816:信念·希望·爱

    文816:信念·希望·爱

      母亲同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依为命。母亲是一所医院的医生,儿子在学校念书。  战争爆发了,接着列宁格勒被围。从表面上看来,母子俩的生活没有多大变化:儿子上学读书,母亲上班工作。  但后来,饥谨随着酷寒和敌人的炮击一起袭击了这座城市。人们羸弱不堪,开始想一切办法来寻找生路,其中也包括神奇的医学。  房屋管理员巴维尔·伊万诺维奇第一个来访母亲,他看守仅剩几家人住的似空非空的楼房。摆满家具和堆满各种财物的各个套间悄无人声,它们的主人有的死了,有的撤退了。  "请救救命吧,"巴维尔·伊万诺维奇恳求说,"您拿第三套间里的钢琴也好,拿第六套间里的细木做的穿衣镜也好,请给我 ...

    查看全文

  • 文815:女人是要哄的、疼的

    文815:女人是要哄的、疼的

    女孩喜欢上了男人,对他很好,是很好的那种。她给他洗衣服,收拾房间,早晨买早点给他,小鸟依人的靠在男人身边。男人觉得有人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在一起。男人习惯有女孩在身边的日子,可后来,女孩就离开了,是当男人在睡梦中的时候。 男人讲完之后一脸茫然的问我:“你说,我哪里做错了!我给她钱买化妆品,有人欺负她,我把那人揍了个半死,我这么爱她,她为什么就走了呢?” 我安静的听完他的故事,没办法给这个疑惑的男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从咖啡店走出来,过马路时男人瞅一个空挡便快步跑到对面向车流这边的我招手催我过去。我有些无奈的笑了。 我问男人是不是不愿意牵女孩的手。他说在家抱抱可 ...

    查看全文

  • 文814:卫生纸与火车

    文814:卫生纸与火车

      已经是十月了,印度孟买(Bombay)的街头还是艳阳高照。为了消暑,我找到了水龙头想冲一把脸,印度因为天气酷热,在公共场所都有水龙头,供一般民众冲凉。  当我将行李背包放下,弯着腰准备要冲水时,忽然有位印度男子走过来。不吭一声目中无人似地竟然翻起我的背包,把我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问原因,他已经将背囊中的一卷卫生纸掏出拿走。在印度卫生纸是属于奢侈品,印度人习惯方便后在洗手间用水冲洗,一般洗手间内没有置放卫生纸的习惯,所以我在背包里随时带着手纸备用。  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的举动,让人无法相信怎么会发生。刚开始以为是碰到神经病,但并不是,一气之下叫住了他,问为什么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那男子停住脚步 ...

    查看全文

  • 文813:暗恋在等待中错过

    文813:暗恋在等待中错过

      和大伟相识是在大一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那天我迟到了,慌慌张张走进教室,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旁边就是他。当时我并没注意旁边是谁,只是专心地听课、做笔记。在老师讲完课后,大伟在本子上写了一个单词,问它的汉语意思。这时我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但是印象并不深,只是感觉他很黑(是那种黑得很健康的颜色),后来就渐渐淡忘了。  离开高中近乎封闭式的校园步入大学,仿佛进了天堂一样,我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在意、无所谓。整天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参加各种活动、各类社团,不管自己行不行,都要去尝试。现在我真的很欣赏那时的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满怀希望。  转眼到了国庆节,学校放七 ...

    查看全文

  • 文812:完美与残缺

    文812:完美与残缺

      朋友搬进了新居,数位好友齐聚,贺其乔迁之喜。  主人不俗,懂得享受生活,虽不富裕,屋子却布置得简单而富有情趣。阳台很宽敞,悬挂着几盆花花草草,红绿相间,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春日的艳阳下,散漫地坐着,随意地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眺望远处的高楼,近处的鲜花和草坪,谈论着轻松的话题,时空好象静止了,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难得的温馨。  “嘿!你们看出来没有,这几盆花草有真有假。”一位细心的女士说。  “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有人反问道。  “不用手摸,不用鼻子闻,谁能在五米以外准确的指出真假,我就送给谁一盆郁金香。”主人有些得意地说。  于是大家都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我是植物盲,奇怪,不 ...

    查看全文

  • 文811:是天堂也是地狱-洛克菲勒写给儿子

    文811:是天堂也是地狱-洛克菲勒写给儿子

    本文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告戒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快乐,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从中受益。 亲爱的约翰: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 ...

    查看全文

  • 文810:四郎探母-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文810:四郎探母-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 ...

    查看全文

  • 文809:伟大的启示

    文809:伟大的启示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塑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赞美 ...

    查看全文

  • 文808:地铁里的对话-屁股与尊严

    文808:地铁里的对话-屁股与尊严

      父女俩乘地铁。  莘庄起点站上车,乘客不多,但车门一开,大家还是迫不及待蜂拥而入抢位子。  父女说着话。读初中的女儿正为一篇作文犯难,老师要求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写。女儿说,每天就是上学、放学、吃饭、做功课、睡觉,有什么好写的。  老爸心想,倒也是的,一时也拿不出主意来。  正思忖间,地铁到了第二站。月台上的乘客,以奥运会的劲头,冲进车厢,直奔空位。  老爸对女儿说,写作的题目就在你眼前。  “写抢位子啊?”女儿问。  “对!”   “这有什么好写的。天天都是这样的。”  从前不是天天都这样的。  老爸说,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讲乘火车的见闻。鲁迅说,车子快要开了,但一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恭,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