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学家的神研究:驱蚊只须要床头放只鸡?
编译 | 王承志、陈晓雪

关于如何防备疟疾,科学家们可谓是绞尽了脑汁。最近,来自瑞典和埃塞尔比亚的研究职员提出一个防备疟疾的新方式:床头放只鸡,或假装成一只鸡。
人们早已知道由蚊子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如何有效地驱蚊避蚊是防治疟疾的重要一环。瑞典人Paul Hermann Miller因为发明了为解决疟疾作出卓越贡献的DTT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但后来人们发现DTT对环境有巨大的破坏而放弃了。此后人们一直在寻找安全有效的避蚊方式,灭蚊剂和蚊帐是目前主要的方式。
瑞典农业大学(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的化学生态学家Rickard Ignell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做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试验。研究职员先在疟疾高发的埃塞尔比亚的三个村庄中捉了几千只蚊子,这其中绝大部分(98.5%)都是阿拉伯疟蚊(Anopheles arabiensis)——一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播疟疾最厉害的蚊子。他们剖析了这些蚊子吸食的血液,发当初室内捕捉的蚊子吸食的大部分(69%)是人的血液,接下来是牛(18%)、山羊(3.3%)和绵羊(2%);室外捕捉的蚊子吸食的则大部分是是牛(63%|)的血液,而后是人(20%)、山羊(5%)和绵羊(2.6%)的血液。奇怪的是,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捕捉的蚊子,都极少发现鸡的血液(在几千只蚊子里仅仅发现了一只室外的蚊子吸食了鸡的血液)。要知道,在这三个村庄捕蚊的地点附近,有大约6700人、10000头牛、3200只鸡、850只山羊和480只绵羊,他们都有可能是蚊子的捕食对象。
蚊子为什么不喜欢鸡呢?这群科学家猜测,蚊子具有极强的嗅觉,鸡的身上也许有什么气息让蚊子避开它们。于是,他们收集了这些植物身体各部位的样本,发现只有鸡的羽毛披发出来的味道有驱蚊的效果(这样看来,在驱蚊这件事上,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是挺靠谱的)。接着研究职员应用气象色谱和质谱仪器剖析了牛、羊和鸡披发的气息分子。他们发现有一些气息分子,比如苧烯(limonene)、壬醛(nonanal)和sulcatone是这些植物共有的,鸡所特有的气息分子有六种,其中已知的分子有四种,分别为hexadecane, naphthalene, isobutyl butanoate 和 trans-limonene oxide,另有两种无法通过气象色谱和质谱仪器剖析出来。
接下来,研究职员人工合成了鸡身上所特有的这些化合物,用来测试蚊子的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蚊子的反应也更强烈——阿拉伯疟蚊确实会逃避这些分子。
那么,这些分子是否真的能让人类免受蚊虫叮咬呢?研究职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让志愿者在蚊帐中作为“人肉诱饵”吸引蚊子。研究职员在蚊帐外挂上捕蚊器,捕蚊器旁另有一个披发以上四种气息分子的小瓶子(下图)。作为对照,他们还在一组志愿者的蚊帐外放了一只活鸡。试验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鸡的气息分子还是活鸡都能让蚊子远离捕蚊器,而那些披发着其它气息的捕蚊器能够捉到更多的蚊子。

“我们惊讶地发现鸡身上披发的气息能够驱离蚊子。这项研究第一次发现了疟蚊会特异性地避开某种植物,而这种行为是由气息信号介导的。” Ignell教授在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的报道中说。
但是,蚊子为何会排斥鸡的气息呢?
研究者们当初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有一些猜想。与牛和羊不一样,鸡是捉虫高手,捕食蚊子和其他昆虫,这可能使得蚊虫在进化中获得了躲避鸡的能力。也就是说,鸡身上披发出来的气息对蚊虫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也许我们能够去研究蚊虫的其它天敌是否也有能够驱蚊的气息分子。
有趣的是,在这项研究剖析出的鸡特有的气息分子中,有两种曾经被报道过能够在那些不易被蚊子叮咬的人身上检测到,另有两种是已知的天然驱虫分子。
研究者们当初正在斟酌把人假装成鸡——用这些气息分子做成驱蚊剂以防备疟疾,他们也呼吁整个疟疾防治领域斟酌类似的思路。毕竟,当初蚊子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了。
不过,Ignell教授表示他们的化学假装剂还未最终完成。他在接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采访时不无幽默地说:“最理想的状况是我们把这些气息装在瓶子里而后送出去,你们一分钱也不用给——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一个同样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在家里放一只鸡,这样蚊虫就会减少,这恐怕是最便宜的方式了。”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更有不定期发红包活动吆^0^):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d/v/2016-07-23/doc-ifxuhukz0874386.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瑞典科学家的神研究:驱蚊只须要床头放只鸡?》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7674.html
关注公众号: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