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值乎之后 常识付费已离开趋向路口?

  新浪科技 李根

  罗辑头脑曾经有过常识直接变现的尝试,但没有胜利。

  在2014年最后一期节目中,罗振宇做了一期《读书人的新活法》的节目,希望把他的幕后团队“开源”,经由到企业、家庭“说书”的方法,换得读书人的新活法,但从后续效果来看,摸索并没胜利。

  比起罗振宇,同样以读书人自居的编剧史航显然抓住了风口。在2016年5月,依靠常识和见识,史航在分答9天赚4万的故事广为传播。在分答上,史航定价问答,别人付费偷听,在答复后入睡的史航,躺着把钱收入囊中。

  但常识付费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罗振宇的摸索失败只是时间未到吗?

果壳、外行&分答创始人姬十三果壳、外行&分答创始人姬十三

  

  分答爆红和问答付费

  上线于今年5月15日的分答实现了现象级爆红。比起姬十三团队更早推出的外行,分答像是语音版外行的mini版,能够向平台上的大V发问,大V则看问题和价格选择性答复,但时间限定在“60s”。不同于外行的付费形式,分答还参加了偷听环节,发问者可能要花费3000元的问题,偷听者花1块钱就能分享到答案。

  窥私、文娱、八卦、猎奇……分答迅速在交际媒体上引发爆炸性传播,成为一款名副实在的爆款产物,而且在王思聪参与答复问题时达到了顶峰。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富二代答复了包含“性生活”在内的32个问题,最后获得了23.8万元的收益。

  这看起来像一场常识付费的狂欢,但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在文娱化和初期兴奋度过后,分答还会剩什么?60s语音能实现“常识”问答吗?分答的未来会是什么?

  在6月24日的分答相同会上,外行&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

  首先,姬十三以为爆红之后,分答的偏向是专业化开展,依托果壳网、科学松鼠会和外行等资本,分答上的大V会在文娱化爆红之后,往专业化偏向走。实际上,姬十三还透露,医疗和法律等垂直方上已经开始呈现出迹象。

  其次,对于60s的语音,姬十三以为大部分初次问题时长已经足够,但分答团队在进一步迭代中,还会开发出“追问”功效,让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解决。当然,作为“外行”的衍生产物,姬十三以为更加深入和专业的探讨将能够从分答导入到外行中,假如是一对多的情况,则有“MOOC学院”。

  第三,姬十三还首次对外阐释了分答的未来:以人为核心的专业化常识效劳。

  他说明称:“我记得过去在大学的时间想要买个相机需要花三天时间研究,想知道哪个更适合我,哪个性价比更高,当初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琢磨了,所以我要买个东西我最好是有个专家告诉我,你的需要是什么,能够满足你需要的结果是什么,非常简单,我要结果,我要简单粗暴,我要定制。”

  在姬十三团队看来,这种定制化需要背后的常识看起来是常识,但实在背后隐藏的是种效劳。“试想一下假如每个人都能在头脑里面虚拟的摸不着的常识,无论在天涯海角在天南海北你都能给别的一个人带来效劳,让常识变成效劳的变现,这件事件是不是便利,所以以人为核心,交易及社区。”

  于是假如从威胁角度来看,对于分答来说,形成社区和用户沉淀可能是当务之急,由于姬十三称,现在流量来源严重依赖友人圈。

  “那假如出于战略考虑封杀了你的链接呢?究竟这种情况此前出现过。”

  姬十三答复称:“作为成熟的创业者,我只能说我们理应做好这种准备,然而现在来看,短期内还不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别的,这一轮融资我们也跟几家巨头接触过。”

知乎创始人周源知乎创始人周源

  值乎和知乎Live

  无独有偶,与果壳调性相似的知乎曾早于分答推出了类似的产物——值乎。而这恰是外界担心分答失败的起因之一。

  不过“值乎”这款在4月1日推出的产物,更像是为愚人节准备的礼物,虽然值乎同样刷爆了互联网人士的友人圈,但更多参与者以为,值乎真正的价值在于普及了“付费看答案”的形式,而对于付费常识并无太大助益,最主要的起因是由于火爆背后的“价值观”。

  在线COO潘欣在体验值乎后评估道:“1、很好,让我昨天一晚上挣了300多元,今天又挣了小200元啊,感谢值乎。值乎这产物,绝对是第一眼美女的范儿啊,令人惊艳。2、然而,这玩意假如只是当初这样,我预测三天热乎劲,究竟看着友人圈满屏的牛皮癣广告似的感觉,很令很多人生厌啊,包含我本人都讨厌本人。”

  潘欣还猜测称,值乎只是知乎团队的试验品,真正的意图在于推出“付费问答”。

  果然,5月14日,上海,知乎官方在5周年庆典之际,正式推出了具有付费内容交换功效“知乎Live”,这个位于知乎App内的新功效,会围绕某个知乎大V进行专项Live群组内交换,参加聆听需付费,价格由分享者制定。比如创新工场董事长的“创业者”相干的专场,“门票”499元,在一个小时的分享中,实际获益达10万元。

  有趣的是,就在知乎Live推出的后一日,类似“值乎”的产物“分答”上线,并引爆了友人圈,而当时,知乎早已将值乎置于“休假”状态了。此后迭代,推出语音版等,都是竞争链内引起的相应变化而已。

  总之,在2016年上半年,知乎和外行,值乎和分答,都先后将付费问答推向了市场,而且经由交际网络取得了爆发式普及。

  虽然值乎和分答这种短平快的交换方法,可能不是常识分享的最好载体,而且对于交际关系的依赖,以及社区资本的需要都可能会让其只是“火爆一时”,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的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愿意为常识买单,在这个需要的基础上,假如受益分配形式合理,那常识付费并不会玩玩而已。

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

  常识付费大趋向

  在分答的相同会上,马东以为中国人实在早就有为常识买单的传统,最早能够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门生需要向老师送上“束脩”。

  但在此前的互联网开展里,“零付费”一度成为了主流,从小说到音乐,所有本该有版权的常识和IP,在中国都被互联网的零付费大旗盖过。马东表示,当初到了回归传统的时间,用户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买单。比如他和奇葩说团队刚完成的语音课程,就在某音频网站上销售火热。

  对于常识付费的需要,罗辑头脑的CEO脱不花从另一方面发表了看法,她以为移动互联网让垂直化效劳和个性化需要成为了可能:“我们当初每一个人拿起手机的那一刻都像极了皇帝,屏幕一点就有本人的御膳房,屏幕一点就有本人的专门美甲师,当然也该有本人的专门老师,能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需要补充的是,罗辑头脑也正沿此偏向摸索,在“说书”式的常识变现失败后,他们当初推出的“得到App”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至少一个叫“李翔”的财经主编,在一个每年199元的付费订阅活动中,短时间赚取了300万,他后续所要做的就是每天更新本人对于商业财经方面的观察和见解。

  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罗振宇对于“说书”的变现为何失败——门槛太高,不好规模化,比起“说书”,更多企业喜欢听案例、胜利学,不会为人文历史类和非工具类的常识买单,除非你能够实现碎片化——而这些恰是李翔胜利的起因。

  此外,李翔的案例给了“读书人”和“常识分子”等群体别的一种商业变现的可能。假如不是付费订阅,前资深媒体人李翔的变现途径,很可能是开辟一个对于本人的新媒体,然后开始经由广告、软文和打赏的方法获得收入,但比起他当初的方法,差距不小。

  实际上,正如贴吧之父俞军评估值乎时提到的那样:一方面,付费能激励更优秀的内容产生,金钱提高了常识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用钱评估也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信息挑选渠道;这两个前提会不断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生态,值乎至少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功效。

  当初,付费产生内容,用钱评估和挑选信息的前提,已经突破了值乎所在的知乎,分答相干的外行。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正在接入,一个大趋向——常识付费的大趋向,似乎已经轰然袭来了。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更有不定期发红包活动吆^0^):
致儒先生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i/2016-07-07/doc-ifxtwihp9682430.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分答值乎之后 常识付费已离开趋向路口?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7467.html
关注公众号:嗅谱网

赞赏

wechat pay微信赞赏alipay pay支付宝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