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初次发现琥珀中的古鸟类:侏罗纪公园将成为事实?

罗斯标本罗斯标本
罗斯标本和天使之翼标本的CT重建图像罗斯标本和天使之翼标本的CT重建图像

  提要:缅甸琥珀中保留的反鸟类同党为我们供给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遇,让我们能够从这些封印在时光胶囊中的植物身上获取全新的细节。琥珀为这种已灭尽的有齿鸟类供给了有史以来最为鲜活的样本。它们标明,反鸟类的幼年个体在只有蜂鸟大小的时候就已经拥有类似成年鸟类的羽毛,而且羽毛的结构和生长方法都和现生鸟类十分类似。我们能够从标本中看出各个羽毛的位置以及它们是在何处插入皮肤的。这些标本甚至保留了羽毛中最细小的分支(羽支),而存留的色素标明同党底色为深棕色,表面带有浅色圆点或条带,底面为浅色或白色。这个名目最让我们兴奋的地方在于,这是第一个同时保留了羽毛和骨骼的琥珀,而且非常确凿可靠。

  新浪科技讯 6月29日消息,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批琥珀中的鸟标本,这是人类初次有缘一睹恐龙时代古鸟类的真实面目,对古生物学界带来强烈的震动。这篇论文发表于著名的《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研究。

矿工进入琥珀矿井-拍照李墨矿工进入琥珀矿井-拍照李墨
领衔该项研究的邢立达博士和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该项研究的邢立达博士和瑞安·麦凯勒教授

  琥珀是一种有机物宝石矿物。地质时期的树脂掩埋于地下,在漫长的岁月中挥发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琥珀中常常保留有古昆虫或古植物,而蜥蜴之类的脊椎植物则极为罕见。琥珀与古生物的触电,是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影片中约翰?哈蒙德博士在研究恐龙的进程中发现一只吸了恐龙血又被困在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他从蚊子体内的恐龙血中提取出DNA,复制出了真正的恐龙,并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

  “我从来没有奢望过我们能在琥珀里发现白垩纪的鸟类——兽脚类恐龙的后裔,”邢立达博士回忆其初次看到这些标本的情形仍难掩激动,“但它们就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你面前,我才意识到这是人类初次有机遇看到真实的古鸟类。”此次的标本包含了两个鸟类的同党和部分软组织。

  此前,我们对白垩纪鸟类的了解仅限于化石记录,虽然中国辽宁等地那极为细腻的沉积岩包含羽毛的印痕等丰富的细节,但琥珀中的古鸟类标本则是直接来自植物本身,由于没有经过化石化作用,因而保留极为完好,拥有与生前几乎无异的细节,对研究古生物演变的科学研究者们而言,这些材料是梦寐以求的素材。此次描述的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中国汉朝的文献,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博士对记者表示,研究团队获取标本之后用了多种手腕检验其真伪,包含最基本的荧光反应,以及同步辐射、微CT等手腕。“一致的荧光色证实两个标本的各个部分都是原始材料,未经切割和改造。当然,更简单的办法是我从其中观察到如今已经灭尽的昆虫,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证据。”白明博士说道。

缅甸琥珀矿区用大象来作为交通工具-拍照李墨缅甸琥珀矿区用大象来作为交通工具-拍照李墨
天使之翼天使之翼

  “这两件标本距今约9900万年前,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我们将其称之为‘天使之翼’与‘罗斯’标本”,瑞安?麦凯勒教授介绍说,“标本非常小,天使之翼展开后为18毫米,而罗斯只有12毫米,这极小的尺寸、骨骼的发育情况、各指的比例,都标明标本为早熟性的幼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邹晶梅研究员和王敏副研究员以为,基于重建的3D数据,能够观察到两件标本的骨骼形态学、比例和羽毛特点大致类似,都属于典型的反鸟类。现在我们暂时将它们归为同一个物种,但发育后的成体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反鸟类是白垩纪呈现的一类相对原始且十分特化的鸟类,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演变的两个主要的谱系。反鸟类繁盛于白垩纪,灭尽于白垩纪末期,被以为是鸟类起源之后第一支成功实现全球性辐射的谱系。今鸟类是鸟类向现生鸟类演变的谱系,包含所有现生鸟类及其祖先类群。两者组成了中生代鸟类中进步的、有主动扇动同党飞行能力的两大姐妹类群。中国辽宁西部地区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鸟类化石,其中多半都属于反鸟类,如华夏鸟、波罗赤鸟、中国鸟、始反鸟、长翼鸟、原羽鸟、长嘴鸟等等。

  国际古生物协会前任主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迈克尔?本顿院士介绍道,这些反鸟类幼鸟标本已经拥有了现代鸟类的羽毛范例,让我们得以从细微的角度观察到反鸟类幼鸟的羽毛生长方法,鸟翼骨骼形态学,以及羽囊、羽区和裸区等,这些细节皆是前所未见的。

天使之翼标本_羽毛的色素带天使之翼标本_羽毛的色素带
天使之翼标本_紫外线下的流纹天使之翼标本_紫外线下的流纹

  天使之翼标本保留较好,包含了桡尺骨、掌骨、指区,以及多种不同形态的羽毛。手指共3根,指式为2-3-1,明显区别于三指型非鸟兽脚类的指骨陈列方法(2-3-4)。羽毛包含9根高度不对称的初级飞羽,还能观察到5根次级飞羽的基干部分。小翼指有3根羽毛,形态区别于前述的羽毛。此外,覆羽区至少包含了3排廓羽。

  虽然两件标本的同党乍一看都接近黑色,但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宏观和微观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天使之翼标本是以黑色为主的胡桃棕色,而罗斯标本的大部分区域则呈现出更深的棕黑色。两件标本的廓羽色彩从略浅于飞羽的色彩过渡到银色或白色。

  这么小的鸟儿骨骼上的羽毛纯粹发育,这是一种幼鸟中存在的早成性或超早成性现象。这种特性使得幼鸟出壳后很快便能独立取食。但这两件标本中的鸟儿很显然还没有撑到成年。论文作者之一,台北市立大学运动能力分析实验室的曾国维教授告诉记者:“天使之翼标本中的双向爪痕,标本四周的大量腐败物,以及裸区暴露出的皂化外观,都标明标本至少在被树脂部分包裹时还依然活着,其大部分腐败进程在无氧环境中发生。而罗斯标本则没有这些特点,说明它很可能来自一具尸体,在其接触树脂前就已经纯粹腐败。琥珀内没有大量腐败物和挣扎痕迹也可能是某种行为学的结果:掠食者撕下了鸟的同党,但没有食用,而是将它丢弃。”

  “标本虽小,但极为难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其体长只有3.5厘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徐星研究员评价道,“标本标明反鸟类似乎已拥有现生鸟类的大部分羽毛范例,在羽毛的陈列方法、色彩和微结构上都非常类似。这是我们初次在如此大规模的细节上去了解反鸟类。”

  对于本研究,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则是能否复活琥珀中的古生物?

邢立达博士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观察琥珀标本邢立达博士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观察琥珀标本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DNA的半衰期”,邢立达博士解释道,“一个死亡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21年,这个数字在极端环境下会有变化,比如永冻土中的猛犸象有不少标本能提取到DNA片段,但是,此前报道的数千万前的古DNA还存在很大争议,缅甸琥珀标本的年龄近1亿年,即便使用超高灵敏新一代DNA测序技术也几无可能获得有价值的DNA片段,因而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场景现在依旧只能留在科幻里。”

  不过,邢立达博士透露,现在研究工作还在继续深入中,研究团队获取了一批琥珀中脊椎植物的标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最终我们会看到一个强多样化的东南亚白垩纪中期脊椎植物群,这将是一个极其美妙的未来。”

  该研究名目得到了中国国度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国度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度地理学会、德国洪堡基金等十余个名目的资助。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更有不定期发红包活动吆^0^):
致儒先生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d/a/2016-06-29/doc-ifxtmweh2755342.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科学家初次发现琥珀中的古鸟类:侏罗纪公园将成为事实?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7382.html
关注公众号:嗅谱网

赞赏

wechat pay微信赞赏alipay pay支付宝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