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再次编纂人类胚胎基因:寰球第二例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大众号
中国科研人员宣布了一项有关人类胚胎基因编纂方面的研究,让寰球科学家的神经再一次被挑动。

最近,中国科研人员宣布了一项有关人类胚胎基因编纂方面的研究,让寰球科学家的神经再一次被挑动。该研究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病院范勇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虽然论文宣布在一般人不熟悉、影响因子不超过2的学术杂志——《辅助生殖与遗传学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但却引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以及媒体的关注,如Nature、Science、MIT Technology Review等。

根据研究者介绍,他们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对CRISPR技巧在早期人类胚胎的精准基因编纂方面的运用进行评估并制定原则,从而为将来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从2014年4月至9月,研究者从87名志愿者那里收集了213枚三原核受精卵,即原本不能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细胞。 研究者通过基因编纂技巧CRISPR,对这些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进行编纂,结果发现26个人体胚胎细胞中,仅有4个细胞的基因成功被润饰,基因编纂的 脱靶问题突出,表明该技巧存在大量瓶颈。此次实验的所有胚胎在三天后均被销毁。研究者之所以选择该基因,是因为部分人群如果携带有ccr5渐变基因,那么 他们则拥有抵抗HIV病毒的能力,该渐变基因能改变CCR5蛋白,使其能够阻止HIV病毒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入侵。
如同客岁中山大学出现的寰球首个人类胚胎细胞基因润饰的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一经宣布,就引起Nature等威望学术杂志的关注。只不过经历了客岁一年的剧烈探讨之后,研究者以及大众现在更加理性地看待此类研究。




来自波士顿儿童病院的George Daley表示,这项研究推动了CRISPR技巧将来对人类细胞精准编纂的运用,但并未提供太多的证据,此前已有研究者对这方面论证过。CRISPR技巧成为潜在的具有运用价值的技巧,仍需很长的一段时间。
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Xiao-Jiang Li以为,这项研究强调,“我们对细胞的精准编纂仍存在大量的技巧瓶颈。事实上,此类实验可先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然后再来对人类细胞进行有效的编纂。”
《知识分子》 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内这一范畴威望学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以为,客岁中山大学的人类胚胎基因润饰研究,得到了国际威望的认可,但后续的类似任务, 意义不大。“我不大主张编纂人类胚胎,除非在技巧上或者科学上有很大进步,如果是完全可预见的结果,其实意义不大了。”
此外,前述学者以为,这项研究“选择的基因也有问题,即便是最后的基因编纂能用于人类,也没有必要选一个可能感染疾病的靶点来进行操作。因为现在尚没有中国人的数据,证明ccr基因渐变不会影响健康。即便是欧洲有此渐变的人群,也很难说哪方面会不会受到了影响。”
另外一位研究者向《知识分子》表示,这篇文章的意义有限,未对疾病治疗、预防以及药物的研发有直接作用,这可能是其不能宣布在主流期刊的原因。但文章比较吸引眼球。
2015年4月,中山大学学者黄军就宣布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and Cell)上的人类胚胎基因润饰研究,引发寰球科学同行以及大众的剧烈探讨。该研究亦成为当年1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纂大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的导火索之一。黄军就也因该项研究入选Nature杂志2015年十大科学人物。
此次大会汇集了来自美国、欧洲、日韩以及中国这一范畴的威望学者。会议达成了一个共鸣:On Human Gene Editing: International Summit Statement,阐述了现在基因编纂技巧的基础研究与将来的可能运用,并划清伦理禁区。大会达成一个共鸣:当前利用CRISPR技巧对人类胚胎细胞基因进行润饰,是“不负责任”(irresponsible)的举动。虽然该共鸣不具备法律效应,但它对现在这一范畴的科学家形成强而有力的约束。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人类胚胎细胞基因编纂或许不会是现在仅有的两项研究。根据Nature的报道,很多科学家已经将类似的研究论文投递出去,广州医科大学的这篇文章只不过是它们其中的一篇而已。
尽管中国科学院是客岁人类基因编纂大会的三方组织者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基因编纂伦理标准的探讨以及制定,但是中国更多的正在进行的有关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 辑研究任务尚没有明确的伦理标准。显然,相关的研究任务不仅考验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标准的研究活动也会使得其他学者正常利用基因编 辑技巧进行研究或运用受到阻碍。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d/f/2016-04-12/doc-ifxrcizu4033621.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中国科学家再次编纂人类胚胎基因:寰球第二例》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6350.html
关注公众号: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