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小行星定名:将永恒称为“屠呦呦星”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AU)国际小行星中央,于2015年12月25日宣布第97568号公报,将第31230号小行星永恒定名为“屠呦呦星”。从此,太空中有了一颗“屠呦呦星”。
定名公报屠呦呦,中国有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她发现了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荣获了包括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内的多项具有崇高声望的学术类奖项。

“屠呦呦星”部分参数
轨道半长径: 2.6865526地理单位
近日点角距: 316.76917度
绕日运行周期: 4.40 年
星等: 13.4等
“屠呦呦星”的故事
“屠呦呦星”由国家地理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8年1月18日发现,临时编号1998 BB47。北京-亚历桑那-台北-康涅迪克(BATC)大视场巡天的科研团组,是我国小天体搜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利用60/90公分施密特望远镜,曾经多次发现小行星等新的天体。1998年1月18日晚的观测数据中,一个小天体被确认为新发现的小行星,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央的暂定编号 1998 BB47。在确定了它的轨道根数后,国际小行星中央赋予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以永恒正式编号31230。经过国际地理委员会所属的小行星定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央于2015年12月25日宣布第97568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31230号小行星永恒定名为“屠呦呦星”。从此,在宇宙苍穹间,有了一颗遨游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有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1992年受聘为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曾任中药所化学室主任,现任青蒿素研究中央主任、博士生导师。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者,成为首位在中国本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而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d/s/2015-12-29/doc-ifxmxxsp7253173.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嗅谱网
转载请注明:转自《屠呦呦获小行星定名:将永恒称为“屠呦呦星”》
本文地址:http://www.xiupu.net/archives-5496.html
关注公众号: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